昌氏祠堂长90m,宽15m,1350m2,第一、二进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。第三进余庆堂建于明英宗5年即公元1439年。2007年拆除了第一进在原址重建。重建后的祠堂,四周斗拱、飞檐翘角,玻璃浮雕、雕龙画凤,乡韵悠远、雄伟壮观。
祠堂内有数块古代匾额、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面红旗(即总路线、大跃进、人民公社)宣传栏目及文章文字彩画等遗迹,与昌坊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、楹联及雕塑绘画剪纸融合在一起,构成了昌坊最为重要的人文景观。
昌氏祠堂长90m,宽15m,1350m2,第一、二进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。第三进余庆堂建于明英宗5年即公元1439年。2007年拆除了第一进在原址重建。重建后的祠堂,四周斗拱、飞檐翘角,玻璃浮雕、雕龙画凤,乡韵悠远、雄伟壮观。
祠堂内有数块古代匾额、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面红旗(即总路线、大跃进、人民公社)宣传栏目及文章文字彩画等遗迹,与昌坊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、楹联及雕塑绘画剪纸融合在一起,构成了昌坊最为重要的人文景观。
公众号